刀板豆 烽烟抗日七十年, 片片大刀耀眼前。 今夜忽思刀板豆, 明朝寻得作诗篇。 公元2015年,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的日子里,电视、电影、老兵故事,天安门阅兵,抗日军民扎着红布条的片片大刀光耀眼前。 据说大刀是对付鬼子刺刀的最好武器,鬼子刺刀刺来时,大刀从下往上一挑,反手一刀劈下,两个动作连贯利落,一气呵成,直杀得鬼子鬼哭狼嚎。 夜来难寐,忽然想起了家乡亦如大刀的刀板豆。刀板豆食前要用水泡涮,去苦去涩,和些醪糟火炒,爽脆开胃。 明朝要去寻找梦里的刀板豆,诗篇已跃然纸上。
豆角叶 夏日蝉鸣摘豆叶, 轻撕茎梗几边裂。 蒜仁皮蛋上汤浓, 甘苦知味如岁月。 夏日蝉声里,菜园豆角架中,摘一小篮子豆角叶,轻轻撕去背上的茎梗,几片分开。 蒜仁皮蛋上汤和煮,豆角叶的甘苦味道,亦如人生岁月。
番薯叶 叶帅挥兵华北区, 番薯叶绿正当时。 参谋地里摘一把, 蒜炒皆称真好吃。 菜钱难觅菜主人, 留信告知埋地里。 抗元宋帝肚中饥, 薯叶护国传故事。 如今大肉怕油脂, 薯叶纤纤多美丽。 中国的解放战争期间,叶剑英兼任华北军政大学校长。工作人员知道叶校长是广东梅县客家人,喜吃蒜蓉炒番薯叶。某日,工作人员见田野番薯叶一片翠绿,便采来一把,用蒜蓉清炒,叶帅和大家都赞好吃。美餐之间,叶帅问番薯叶是哪里买的,当得知还没付钱时,叮嘱工作人员尽快付钱。沃野千里,番薯连畴,一时难觅主人。工作人员发扬红军传统,将信和钱包好埋在地里,以便老乡翻地时能发现。 抗元宋帝南来粤东,肚肠饥饿,当吃到番薯叶时,疑为天赐,御赐为“护国菜”,故事至今流传。 如今大鱼大肉的生活里,人们又恐油脂过剩。番薯叶绿,体态纤纤,嫩滑可人,最是美丽。 |